公司围绕核心产品自主研发并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包括车规级 IGBT 芯片设计及工艺技术、车规级 FRD 芯片设计及工艺技术、车规级 SiC 芯片设计及工艺技术、车规级功率模组设计及封装技术、车规级 IGBT 和 SiC 驱动芯片及设计技术、工业及汽车微控制器芯片设计及测试技术等。
在功率半导体业务领域,公司已形成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与测试、系统级应用测试的完整产业链,是国内领先的功率半导体 IDM 企业,于 2020 年荣获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颁发的中国 IC 风云榜“年度最佳 IDM 企业”。
目前半导体行业整个产业链环节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半导体企业根据产业链环节分为三种经营模式:IDM、Fabless和Foundry。
首先,什么是IDM?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直译过来意思是集成设备制造,是一个几乎贯穿整个产业链环节的模式,这种垂直整合型是早期多数集成电路企业采用的模式;比如三星集团,德州仪器,士兰微,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因为IDM模式有规模大、人力成本高、运营费用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所以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维持,主要的优势是内部产生协同效应,能做到以销定产,以产定供,设计理念先行率先实验并推行新的半导体技术(如FinFet)。
Fabless是指无工厂模式,就是只做芯片设计和销售,生产环节找代工,别的环节外包的模式,用这种模式的有高通、联发科等。华为之前是用的这种模式,但是由于中美贸易战,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芯片制造企业不再给华为供货,那么华为就只能抛弃这种模式了。
Foundry是指代工厂模式,就是不负责设计,只做定制生产,台积电、格罗方德、联华电子、中芯国际等都是代工厂。
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的A轮融资估值60亿人民币,小米产业基金、中金资本、中航资本、红杉资本、喜马拉雅资本等联合投资,总投资额高达19亿元人民币,到了2020年,元昊投资、深创投、松禾资本、碧桂园创投、长江产业投资等参与了A+轮融资,融资额高达8亿元人民币。
受到各路上市公司PE、引导基金、创投基金、券商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的追捧后,在上市前就达到了100亿估值,目前的股权结构如下:比亚迪为控制股权的人占72.30%,红杉资本占2.94%为第二大股东。
“技术狂人”王传福是产业链整合的狂热爱好者,从研发生产电池开始,最终实现整车设计、制造,零部件也不放过,对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缺芯的情况,不仅要解决比亚迪自身车规级半导体的需求,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端影响也是很大的。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2019 年、2020 年和 2021 年,发行人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金额分别为 60,144.63 万元、85,057.79 万元和 200,638.53 万元,占据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是 54.86%、59.02%和 63.37%。公司第三方销售拓展虽呈上涨的趋势,但短期内第三方销售总体规模仍较小。
说明比亚迪半导体目前大部分属于自供,从投行角度来说,关联交易占比太大,不能够做到外供,没有正真获得其他车企的认同。
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每个环节都做到自主研发的话,只能形成内循环,一旦有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发生连锁反应,假设比亚迪集团的产能下降,会直接引发比亚迪半导体的产能也随之下降。
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一台整车所需要的芯片数量直线上升,芯片遍布在车的每个地方,从刹车到仪表、中控屏幕到遥控钥匙,从胎压监测到防抱死系统,芯片控制着整辆车的“行为”,这也导致只要缺少某几颗关键芯片,汽车就下不了产线,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芯片数量能够达到300颗,而智能汽车的芯片数量未来可能达到500颗,芯片才是造车新势力最核心的元件。
简单来说,车的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程度越高,需要的芯片就越多,电动车是燃油车的2倍,智能车是燃油车的8倍,在整车成本占比上也会慢慢的高。
但是车用芯片国产率还是比较低,定价权也掌握在海外企业占领,这对国内造车新势力来说,芯片供应端短缺给交付目标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MCU车规极芯片产能70%集中在台积电手上,芯片供应的紧缺,导致芯片价格也上升,很多车企纷纷打算加入芯片自主研发生产的行列,但是造车行业本身还没有实现盈利,又要做垂直整合芯片端,依然需要资本的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