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09 14:58:40 | 作者: 脸部
刘泽宇 ,2022年加入梅赛德斯奔驰辛德芬根总部,担任内饰创意设计师。2019年本科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2022年研究生毕业于德国普福尔茨海姆大学汽车设计专业。曾经在奔驰尼斯前瞻设计中心、日产上海前瞻设计中心、雷诺韩国设计中心、吉利上海设计中心、沃尔沃上海前瞻设计中心实习。
“流程创新应该主要着眼于提高决策效率,提高设计师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最大化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赶鸭子上架,牺牲设计的具体方案的成熟度来压缩时间表。”
刘泽宇:目前在工作中用AI最大的阻碍还是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不方便在公司项目上使用开源的工具,比如Midjourney,只可以使用闭源的Stable Diffusion。这要自己训练模型, 需要庞大的数据来加深AI对设计的理解。内饰方面的应用尤其困难, 因为零件很多,人工智能很难识别,目前还基本处于不可用的状态。
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优化设计流程,但不可能代替设计师。它能够给大家提供大量的信息,但还要设计师去进行信息筛选和重新组合。而这个筛选和组合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审美水平,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设计师如果不具备二维表达和三维建模的经验,可能会迷失在人工智能的信息海洋里,没有很好的方法判断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并不担心AI会导致设计师大量失业,反而很期待它变得更易用,能更好地服务于设计。
刘泽宇:奔驰在团队规模和分工方面,有辛德芬根总部和美国加州、法国尼斯和中国上海三个前瞻设计工作室。奔驰的分工也比较详细,有前瞻设计、量产设计,还有专门做零部件的团队。
我认为奔驰的设计流程是百年造车积累总结出的非常标准化的一种标杆流程。一般一辆车从立项到量产可能会出现好几轮竞标和评选,经过层层选拔和精心打磨的设计的具体方案一般成熟度非常高。最终上市的产品只展示了我们庞大创意库中的一小部分,真正的设计过程和原始创意,只有我们内部的设计师才能看到。现如今国内市场形势变化非常快,我也看到国内很多企业在设计流程上做简化和创新,对我们海外的设计师也很有启发性。我认为这种流程创新应该主要着眼于提高决策效率,提高设计师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最大化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赶鸭子上架,牺牲设计的具体方案的成熟度来压缩时间表。
刘泽宇:在内饰方面,家族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沿用件的使用。比如方向盘、把手、按键、空调出风口等,在非常多的车型上都是通用的。沿用件用得好,能节约很多成本,还能减少设计和研发的时间。虽然说沿用件的使用在国际大品牌里是一个普遍做法,但其实很多品牌的量产内饰里会有一些很尴尬的沿用件,它的形状和周围的造型完全不搭,只是迫于成本压力不得不使用,最终破坏了整体造型和设计意图。这种现象在奔驰就很少发生,因为我们的内饰零部件设计非常考究,具有较强的装扮修饰的效果,而且轮廓比较简洁,适用于不同的造型主题和布置。而且我们在设计初期就会考虑各个零部件摆放的位置,甚至是色彩材质的搭配,并不是单纯做线条或者型面设计。我认为,如果中国品牌想要做既节省成本又有辨识度和豪华感的设计,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奔驰A-class 和G-class 拥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取向和设计风格,但共用了很多零件,而且视觉效果和谐。
刘泽宇:我认为Cybertruck是一个现象级的产品。它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惯性思维认知上,为实现低风阻,车身需要一个光滑卵石般的造型,我们也看到如今业内众多车型都在千篇一律地采用相似的车身轮廓和光滑的曲面。但Cybertruck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极为刚硬的外观,却仍能实现很低的风阻。给我的启示就是我们该打开思路,不要自我束缚。我觉得它在市场上受到追捧,也是在给设计界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想要打造爆款,产品造型应该契合其使用场景和社会文化;在工程、材料方面勇于创新,最终形成独特的辨识度。
《设计》:基于对中西方生活方式差异的体验和专业经验,对中国汽车出海有怎样的思考?
刘泽宇: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猛,中国品牌的汽车也展现出了自己的一些特质,让我感觉中国汽车市场和欧洲汽车市场的差异在迅速拉开。我觉得产品差异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的差异。可能大部分中国家庭都只有一辆车,或者虽然拥有多辆车,但每一辆车时而都会需要承担搭载所有共同生活的亲属的任务,这就导致中国车在空间和舒适性上无法妥协,它一定要大而全,包括像冰箱彩电沙发,已经成了现在中国车的标配。
而这些需求在欧洲并不是都会存在的,因为欧洲可能很多家庭都有很多辆车,还有人会专门为某一个用途去买一辆车。比如这边不少人会买一辆敞篷跑车周末去跑山,这个车主可能同时也需要一辆MPV或者旅行车带全家出行,还需要一辆比较经济省油的小车上下班。在这样的需求下,就会产生对三种完全不同形态的车的需求,而中国消费者需要可能是这三种形态的综合体。但对于欧洲消费者而言,一辆大而全的中国车对这三种需求中的任何一种来说,都不是最完美的选择,而标配的冰箱彩电和智能语音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刚需,这就会导致在中国产品力非常强的车型到了欧洲水土不服。在设计上也是同理,对于西方人来说,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使用场景,那自然而然也会有相应的造型风格。相比中庸的设计,强化目标使用场景,彰显个性的设计,可能更能获得西方消费者的青睐。